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谴责中国妇联在徐州丰县“八孩铁链女”事件中麻木不仁,要求“全国妇联道歉,徐州妇联解散”,他的微博随即被禁言。中国人权律师刘晓原也发出公开信,批评全国妇联态度冷漠,要求其履行职责。 北京大学教授批妇联:麻木不仁 随着徐州丰县政府编造的谎言一个个被揭穿,生育8个孩子的“铁链女”事件激起更多民愤。 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2月16日在微博转发文章《“再见”,妇联》,并帖文说:“全国妇联应该道歉,徐州妇联应该解散。” 《“再见”,妇联》的作者写道,“今天偶然听到网上的一段录音,一个热心的网友前不久致电徐州妇联,要求她们为铁链女提供法律援助。妇联说,你该打徐州110。网友说,我打过了我都打过了,但是你们是妇联,这个事你们必须提供法律援助啊,不然你们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徐州妇联的答复简洁明快:‘再见’。” 作者说,“我听完这个录音的感受就是:一脸懵逼,无言以对。就是那种我知道你无耻但是你的无耻还是深深震撼了我的感觉。” 查阅“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官方网站,其章程上清清楚楚写着,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要求并协助有关部门或单位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为受侵害的妇女儿童提供帮助。 然而,徐州被拐卖的“铁链女”事件引发全网沸腾,全国妇联却始终保持沉默,中国所有媒体也只字不提。 作者在文中写道,“事情发酵至今,不要说具体的行动,就是单单动嘴,全国、省、市、县四级妇联也没有一个为此发言。”“徐州妇联的微博,除了转发了两条徐州官方的通报,再无其它动作。网友们愤怒的留言几乎将其评论区淹没。而全国妇联的微博则干脆就关了评论区。” 北大教授吴必虎在另一篇微博中写道:“其它媒体噤若寒蝉,冷血旁观也就算了,中国妇女报对丰县狗链锁女事件也是一声不吭,订阅你有屁用!不如把订阅的钱买包狗粮去喂狗!”目前,吴必虎的微博已被禁言。 中国人权律师致信全国妇联 另据海外维权网2月16日报导,中国人权律师刘晓原就“铁链女”事件致信全国妇联。 刘晓原在公开信中写道,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铁链女”被奴役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关注。 “铁链女”被奴役事件,性质极为恶劣,严重侵害妇女权益。作为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主要职责的全国妇联却一直保持沉默,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置疑和不满。对于你们这种出奇的冷漠态度,已远非“遗憾”二字所能表达。 刘晓原请求全国妇联履行职责,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 中国大学生和海外留学生声援“铁链女” 中共当局对“铁链女”事件的掩盖、舆论管控激起全民激愤。2月15日晚间,北大一百名校友在微博向中共最高当局发出联署公开信,指责徐州政府4次通报,漏洞百出,前后说法不一,难以令人信服。要求中央立即对“铁链女”事件展开调查,解救目前还处在被虐待的被拐人员,给人民一个真相,还社会一个公正。但贴文很快被删除了。 其后,清华、人大、浙江、川大也发起联署,很多在校大学生为“铁链女”发声。 海外留学生也纷纷声援“铁链女”,酝酿向徐州政府问责。2022年2月12日,一些中国留学生在纽约时代广场表达对“铁链女”的关切,以及对中共政府包庇、纵容拐卖妇女现象的愤慨。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旅居美国的时事评论人士郭宝胜对自由亚洲电台说,北大、人大这些中国名牌大学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表态往往更能引起高层的重视。 北京独立学者查建国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拐卖妇女儿童行为已经超越了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所以引起了舆论的共怒。” 查建国说,民间对徐州丰县拐卖妇女事件的关心,是公民言论自由也是社会的良心所在,政府应该学会如何处理这类事件。 徐州丰县谎言再被揭 传闻调查组进驻 日前,徐州丰县咬定“锁链女”是云南小花梅的谎言再被戳破,激起更多民愤。 中国调查记者邓飞2月15日在微博公布了网民提供的杨庆侠(丰县给出的“锁链女”名字)与董志民的结婚证照片,登记时间为1998年8月。但照片上的女子与“锁链女”容貌相差极大,网民质疑这根本不是一个人。 陆媒财新网就此事询问丰县宣传部,工作人员承认“董某民和杨某侠”的结婚登记是“违规办理”的,并称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对于公众关切的问题,调查组“会给一个交代”。 密切关注“锁链女”的“骄傲女孩”发推文说收到消息,“御史台、三法司衙门的人进驻徐州调查”,并透露徐州借调山东菏泽警方支援。 现居美国的中央党校退休教授蔡霞发推文说:“一个撒谎成性的政权,注定了各级政府都是层层撒谎。” 有推特网民回应说:“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像毒奶粉那样,找几个替死鬼出来领罪,绝不会披露真相给社会大众看。因为这是他们称之为核心利益的政党所造成的,他们必定要遮遮掩掩。” 推特网友“风潇潇兮归途人”表示,“不管如何,‘徐8子’之事己经全世界都知。根据网上信息结果大众与推友基本可以预算推算结局,之所以仍然保持言议,就是要世人看清中国共产党的邪恶······让中国共产党它们自己去证明自己为‘人民服务’的邪恶无耻,人格低劣到无以复加的什么地步?这就是言论目的。” |